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shuqv.com,最快更新宋代理学三书随扎最新章节!

    中国文化演进已历五千年之久,为并世其他民族所莫及。论其演进,可分三大阶程。

    人生必有群,群中又必可分多数与少数。此多数少数,皆属重要。惟贵能密切相关,融成一体。此讲中国文化演进三阶程,即就此着眼,加以讨论。

    中国为一氏族社会,氏族即成为群。在此群中,可分两大统。姓从女,乃血统。氏从男,以职业分,政治更其大者,是为政统。

    远古不论。姑从唐、虞始。唐为氏,乃世业陶。尧为帝,乃为陶唐氏之代表。在尧之政府中,尚有其他氏族参加,于是尧之政府,遂为当时中国社会其他氏族一共同之代表。

    虞亦一氏,应是掌管山泽禽兽。而此一氏族中出一舜,一时拥有大名。适遇洪水为灾,尧无法治理,乃重用舜。治水有效,而水灾尚未息,尧既老,乃不传位于子而传于舜。然尧子丹朱,虽不肖,必尚得保留一职位。

    舜既为帝,乃封其弟象于有庳,可见舜亦代表一氏族。此一氏族,乃由舜而地位加高。但舜之为帝,由尧让之,而治水大功,实出于禹。舜之老,乃亦禅帝位于禹。而舜子商均,当亦保有一职位。是则尧舜禅让,虽为中国后世尊崇,认为政治上无可比拟之大德,实亦由当时氏族政权之情势中演出,非有人先标举出一禅让美德,而尧舜乃遵循之。换言之,此亦当时一自然形态而已。

    禹继其父鲧治水,当又系另一氏族,掌理水事者。禹既完成此治水之大业,虽效法尧舜让位于益,而当时中国民众则群心拥戴禹子启,不拥戴益,此下遂又成为帝位世袭。此非中国人特意要一帝王世袭之政府,亦中国当时社会一自然现象所形成。

    又如周民族奉后稷为始祖,但《大雅?生民》之诗,后稷有母姜嫄。又后稷之生,其时已有部落存在。特以后稷教民稼穑,而周人奉以为始祖。此犹如姜氏族之奉神农为始祖。亦如唐虞两氏族之奉尧舜为始祖。禹亦有父鲧,而夏氏族则奉禹为始祖。商氏族则奉契为始祖,但契亦必有父有祖可知。是则中国之氏族社会,虽重血统,但必重其血统中之贤者,是为道统。惟其重道统,不害于其重血统。血统属于天,道统属于人,此即中国后人所谓之通天人,亦所谓明天人之际矣。

    夏商周三代,皆属中国古代之封建政治。而西周封建,则更形特出。不仅分封姬姓,及其外家姜姓,又封殷之后裔,使其传统不绝。更又兴灭国,继绝世,把历史上所有诸氏族,只要其曾生贤圣曾有建树,对历史有贡献者,遍加封建。此等诸侯,则可以代表全中国社会各氏族,使政统与血统,更为密切相关,乃得称之为道统。

    其实尧舜禅让,汤武征诛,以及帝王世袭,皆在此一道统中。而西周封建,其事成于周公,乃更完成此道统之大。故中国人必称圣君贤相,周公则尤是历代贤相中之极特出者。君相在政统中,岂非群中之少数。氏族则群中之多数。中国封建政治由氏族社会来,乃能便中国社会中少数全由多数出,而又密切相关,融成一体,由血统中创出政统,又由政统中完成道统,而使中国成为一封建一统之国家。此可谓是中国文化进展之第一阶程。

    今再综合言之。中国社会乃一氏族社会,而中国历史则为一人物历史。子贡有言:“桀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众恶皆归之。是以君子恶居下流。”恶有共同性。下流亦即社会之多数。善则有特殊性。圣君贤相,则必各有其独特处。如尧舜之禅让,汤武之征诛,舜之孝,禹之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文王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公之大义灭亲,诛管蔡,以永奠父兄之业。上之如伏羲氏、神农氏,更上有巢氏、燧人氏,每一时代即以一人物作代表,每一人物即以一特殊之德性与其功业之成就为代表。下流多数,不足以代表历史。而上流少数,则必有其独特相异之德业。而此上流少数,则必出于下流多数,以为之代表。乃以代表一历史阶段。此又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一大特点。

    西周东迁,为春秋时代,而往古政治一统之大业,则几于崩溃。其时则有孔子出。孔子当时所想慕者,乃为周公。故曰:“甚矣吾衰也,我久矣不复梦见周公。”又曰:“如有用我者,我其为东周乎。”换言之,孔子心中乃不敢为一圣君,仅求为一贤相。然终不得志,其道不行,仅开门授徒,成为一家言。此下诸子百家继起,其实皆遵孔子,多志为相,不志为君。迄汉代,而儒家定为一尊。汉武帝表章五经,罢黜百家,周公孔子并尊,孔子《春秋》亦列为五经之一。帝王治道,则必本诸经。其时则经学即为道统,其价值地位显然已超出政统之上。唐虞三代,乃由政统中产生出道统。自汉以下,则政统必尊奉道统。以前是圣君用贤相,此下则为君者必知尊贤相,乃得为圣君。君位仍是世袭,仍从血统来,但在政统中已不占惟一之重要地位。而相位则选自群臣,臣位则从郡国选举贤良,再由五经博士授业讲学中来。则当时政统已大部分出自学统,即道统,乃为政统中之更重要者。此又中国历史一大变。可谓是中国文化进展之第二阶程。

    中国自封建政治一转而为郡县政治,即血统不在政统中占重要地位之一证。而秦始皇帝不悟此义,乃谓政统中之帝王世袭此一仅存血统,乃可永继不绝二世三世以至于无穷世。汉儒明言自古无不亡之国,此即谓君位血统不常,与其招汤武之征诛,不如遵尧舜之禅让,于是遂有王莽之新朝出现。光武中兴,虽仍是刘氏之血统,而一朝君相大臣,则多出自王莽新朝之太学生。学统之更超于血统,此亦一证。

    但政府虽已变为一道统与学统之政府,而社会则仍为一氏族社会,重血统。两汉士人进入政府,得一官位,必退而敬宗恤族,使一宗一族人尽得沾溉。此则政治上层少数,仍与社会下层多数有其紧密相系处。而自古代农工氏族外,又得学业氏族,即士族之创兴。亦不得不谓非中国社会一进步。

    东汉自光武、明、章以下,政治渐衰于上,而士族则盛兴于下。降至魏晋,中国乃成为士族之天下。南朝如此,北朝亦然。自士族社会进而为士族政治。使社会多数进入政治少数之机会又益增。就中国文化大传统言,则仍不得不谓之一进步。

    唐代再臻统一,而较之两汉,则又有进步。唐太宗随其父高祖在军中,其幕下即有十八学士,较之东汉光武中兴已过之。西汉开国,乃一平民集团,士人极占少数,更远不能与初唐相比。

    其次则相之一位,唐代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出命令,门下掌封驳,君权已由相权代之,而相权分掌于多人。此亦显较汉代为进步。

    尤其是唐代之科举制度,社会学人可得自由应考,进士地位远较两汉大学生为受人重视。此皆学统在政统中更得较高地位,社会多数又多得自由参加政府上层少数之机会而紧相联系。然论学术大统,则唐代之《五经正义》依然承袭两汉。而科举取士,则重诗赋。《文选》烂,秀才半。《文选》熟,秀才足。唐代社会乃为一诗家的社会。诗之为用,抒私人之情怀,发私人之哀怨,则有余。阐扬圣君贤相周公孔子之治平大道,则不足。两汉以下,老子之道已与孔子并盛。而唐代以同姓李之血统观念,亦并尊老子。佛法东来,唐代帝王亦多崇信。于是儒、道、释三教,已如鼎足之分峙。而周孔之尊,则唐不如汉,实有转趋颓势之现象。

    于是有韩愈出而提倡古文,其言曰:“好古之文,乃好古之道也。”著为《原道》篇,又为《师说》。其时惟僧侣始称师,而韩愈则以为师传道自任。其言曰:“并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又以排释老自比于孟子之拒杨墨。于是孔子之为师,乃更胜于其为相为臣,而渐脱离于周公。孟子则追随孔子。周孔同尊遂渐转为孔孟同尊。韩愈又为《伯夷颂》,则所重在野更过于在朝,为师更重于为君。宋人称其文起八代之衰,实则其所倡导,则已逾两汉而上之矣。惟愈所倡导,其传继世即绝。下迄晚唐五代,学绝道丧,而中国乃陷于黑暗中。

    宋与汉唐又不同。宋太祖乃以一侍卫长受军人拥戴,而黄袍加身。然其相赵普则曰以半部《论语》得天下,又将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宋代诸帝王,重士有过于汉唐,而《论语》一书之尊显,亦汉唐两代所无。胡安定苏湖讲学,朝廷取以为法,又聘安定主其教。欧阳修提倡韩愈古文,而王安石则曰愿学孟子,惟仍尊经,欲创为新经学。司马光则继《春秋左氏传》为《资治通鉴》,从史学通治道。则孔子地位自在汉唐诸君之上矣。

    以王安石司马光之为相言,其地位亦远在其君之上。汉唐惟为君者信用其相,至是则不啻为君者乃尊师其相。王安石为经筵讲官,主坐讲,君则立而听。则相位之更重于君位,而师道之更尊于君道,其事皆从宋代起。社会下层有转超于政治上层者,则宋代之较汉唐,其在中国文化展演之阶程上,不得不谓其又进了一步。

    但新旧党争,终使北宋陷于衰亡而不救。其时乃有周张二程理学家之兴起。盖道统既尊于政统,师道既高乎治道,则在朝不如在野。为士者既以师道自任,则在己之修养讲论,乃更重于出仕以从政。此乃宋代理学家之所异于汉唐儒,《宋史》特立《道学传》以别于《儒林传》,亦非无理。

    南宋朱子承二程之意,定《论》、《孟》、《学》、《庸》为四书,为之作集注与章句,而四书乃凌驾于五经之上。治学者必先四书,乃及五经,于是孔孟新传统乃继周孔旧传统而代兴。在野之师道,乃始正式凌驾于在上之君道。此当可谓中国传统文化演进之第三阶程。实可谓其乃由多数展演进向少数之又一进步。

    然而周张二程既无救于北宋之衰亡,朱子象山亦无救于南宋之衰亡。元代乃以蒙古异族入主中国,在上之政统血统又大变。惟政治乱于上,而在下社会之道统则仍安定而无变。黄东发王深宁吴草庐皆以南宋大儒进入元代,而在野讲学,为一世之师。其出仕在朝者,刘静修盘桓不求进,尚受后人推崇。许鲁斋稍得意,乃受后人之鄙视。但鲁斋之在野,与众坐一果树下,有果无主心有主之语,则其人非无修养。元代亦定科举制,先四书,后五经,明清两代一遵无变,亦不得谓鲁斋无贡献。刘因谓由己而道尊,许衡则谓由己而道行。然元代诸儒则终多不应举。而书院讲学遍于全国,地方官到任必先赴书院听讲。此又道统尊于治统之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