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shuqv.com,最快更新南传菩萨道最新章节!

    舍的含意

    在此舍的巴利原文是upekkha,意为避开苦乐两端而保持中舍。若不深入省察的话,有些人会把它曲解为“不关心”或“漠视”。然而舍心并非不关心或漠视。舍心是对目标有关心的,只是它是以中舍与平稳的态度去面对苦乐而已。

    培育舍心

    培育舍心的方式与《无碍解道》中提及培育慈爱的方式是一样的。由于修习慈爱有四种基本方式,所以一共有五百二十八个方式。反之,修习舍心只有一个基本方式,即“愿一切众生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资产”,所以只有一百三十二个方式,即五百二十八的四分之一。

    跟修习慈爱一样,众生可分为十二组,即五无限及七有限。由于修习舍心只有一种基本方式,所以没有分别方向的散播方式只有十二个,即:

    一、“愿一切有情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资产。”

    二、“愿一切有息者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资产。”

    三、“愿一切生物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资产。”

    四、“愿一切人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资产。”

    五、“愿一切有生命者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资产。”

    六、“愿一切女众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资产。”

    七、“愿一切男众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资产。”

    八、“愿一切圣者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资产。”

    九、“愿一切凡夫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资产。”

    十、“愿一切天人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资产。”

    十一、“愿一切人类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资产。”

    十二、“愿一切恶道众生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资产。”

    当把这十二个方式运用于十个方向时,即有一百二十个方式。所以加上十二个没有分别方向的方式,一共有一百三十二个方式。任何一个适合的方式皆可以采用来修习舍心,然而不可把其他方式视为无效。

    与修习慈爱一样,若采用其他字眼来修习舍心也是可以的。我们可以把“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资产”跟有相同涵义的字句相换,就有如《增支部?五集?盖品?常习经》里提到的,即:

    一、“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资产。”

    二、“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遗产。”

    三、“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出处。”

    四、“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朋友。”

    五、“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依归。”

    由于它们都有相同的涵义,所以修习舍心者可用任何一个他喜欢或最明白的来替换。如把“愿一切有情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资产”换成以下任何一个:

    “愿一切有情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遗产。”

    “愿一切有情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出处。”

    “愿一切有情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朋友。”

    “愿一切有情以自己的业为自己的依归。”

    在此,有一点值得考虑的是:慈爱属于波罗蜜是可以理解的,因它是为了促进众生的幸福。反观也是属于波罗蜜之一的舍心,它持有“乐或苦是各自拥有的。若某人有获得乐的善业,他就会快乐。若某人拥有的是获得苦的恶业,他就会痛苦。我是无法改变他们的业力的”的态度,这不是很难说这种态度是圣洁的吗?若说舍心是不理会他人的幸福,是一种无情的态度,难道会有错吗?因此我们应该思考为何舍心被列为崇高的波罗蜜。

    在世俗与精神两方面,自然地难得的东西是珍贵的,易得到的东西则只有低微的价值。因此世上易得的东西,譬如沙石都是便宜的。而难得的金、银、宝石等都是珍贵的。

    在精神方面也是如此。贪、嗔等不善心易于生起,所以它们是没有价值的。我们不需要特别努力它们也会生起。事实上,难得的是如何防止它们变得不受控制。它们根本就像是无用的杂草。反之,若没有正精进的话,布施、持戒等善业就不会产生,它们是不会自动发生的。在众善业之中,修习慈爱是其中之一,它比布施和持戒更为崇高。事实上要培育慈爱是很难的。

    人可分为三类,即敌人、中立之人(非敌人也非友人)和友人(亲近之人)。散播慈爱给敌人来修慈是很难的,散播给中立之人比较不难,而散播慈爱给友人则最容易。若慈爱的对象并无敌人与中立之人,而只是友人,那么无论修习多久,那慈爱依然是没有很大价值的,因为这只是一件易办之事。

    若有人想正确地成就慈波罗蜜,他必须先散播慈爱给自己。由于每个人都乐于对自己慈爱,所以慈爱能够很容易与透彻地生起。这对自己的透彻慈爱可作为一个榜样或标准。由此他应先散播慈爱给自己。

    当散播慈爱给敌人、中立之人与友人时,他应平等与无分别心(无喜恶之心)地散播慈爱给他们,就好像对待自己一样。这是易办到的吗?不,这是不容易的。事实上,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地散播慈爱给友人也是很难的,更别说是散播给敌人或中立之人,因为我们最爱的人即是自己。只有在我们能够有如对自己的慈爱一样,平等与不分别地散播慈爱给友人、中立之人和敌人时,那才是真正属于慈波罗蜜的标准。

    这显示了要培育真正的慈爱是多么的难,以及它的价值是多么的高。由于培育了这种慈爱,黄金睒摩受到老虎、狮子等野兽喜爱。而修舍波罗蜜却比修慈波罗蜜更为困难。

    即使要对中立之人培育舍心也是不易的。有些人会说:“现在我对他保持舍心”,或在这件事里,我要采取“自己的业是自己的资产”的态度等等。这种说法看起来像是没有关心与热忱,使到舍心看来是不重要的。事实上,舍心是对目标有关心与热忱的,但它只是站在中舍的立场而已。

    以友人为对象易于培育慈爱,以中立之人为对象则易于培育舍心。由于对中立之人不爱也不恨,我们比较容易保持中舍的态度,而没有想要见到他快乐或痛苦之心。但对于敌人,要培育舍心就比较困难。由于恨他,当见到他失败时,我们就会高兴;见到他有成就时,我们就会妒嫉。要防止这两种心生起是很难的。当其中任何一个只要生起了一点点,我们已经失去了舍心。

    更困难的是对友人保持舍心。由于执著于朋友,当见到他有成就时,我们就会高兴;当见到他遭遇不幸时,我们就会伤心。要防止两种心生起是很难的。

    只有在能不受到这些困难影响地对那三种人与自己保持中舍的心时,我们才能修习舍心。只要对这三种人还有分别心,我们的舍心就还离成功很远。

    如前所述,舍心并非不关心或漠视的态度,反之,它是对目标具有关心与热忱的。在这么修习舍心时,他心想:“我无法令到众生与自己快乐或痛苦。有善业的人会快乐,有恶业的人则会痛苦。由于他们的苦乐是与过去业有关,我不能做什么去改变他们由于过去业成熟而须面对的果报。”只有以众生为目标,作了如此清晰的省察才是真正的舍心。由于它不涉及忧虑与不安,它是圣洁、安详与平静的。当它超越慈爱愈远时,它的精神层次就愈高。

    跟慈一样,舍也是四十种止禅之一,也是十波罗蜜之一。想要修舍心禅的人,只能在最高的禅那层次修它,而不能在较低的禅那层次修舍。那些钝慧的人必须经过五个层次才能证得最高的禅那,对于这些人,佛陀教他们的色禅分为五个禅那,即第一次证得的禅那是初禅;第二次是第二禅;第三次是第三禅;第四次是第四禅;第五次是第五禅。

    然而,利慧者只需要四次即可证得最高的禅那。对于这些人,佛陀教他们的色禅分为四个禅那,即第一次证得的禅那是初禅等。

    至于那些未曾证得禅那的人则不应尝试修舍以证得最高的禅那,因为舍心禅是属于禅那五分法的第五禅及禅那四分法的第四禅。钝慧者只可在通过其他止禅证得第四禅之后才修舍心禅,而利慧者只可在证得第三禅之后才可修舍心禅。其原因是舍心是非常微细、安详与圣洁的,所以它只属于最高的禅那,而不属于较低的禅那。

    反之,慈心则是属于较低的四个禅那(禅那五分法)或三个禅那(禅那四分法)。这显示了舍心比慈心更高级。若不是把舍心作为禅修,而是作为波罗蜜来修,那么我们是可以在任何时候都培育舍心的。

    大身毛竖立行

    关于舍波罗蜜,在此我们将举出《行藏注疏》里提到的“大身毛竖立行”。

    有一次,菩萨出生于一个富有的贵族之家。长大后他去向一位闻名的老师求学。学成后他回家乡照顾双亲。在双亲死后,亲戚要他保护所获得的遗产,以及赚取更多的财富。然而,由于看透一切有为法(因缘和合之法)的无常性,菩萨对所有三界都感到害怕。他也看透了身体的不净,所以他也不想被世俗生活的烦恼缠住。事实上,长久以来他都一直想要脱离欲乐的世界。所以他想在舍弃自己的财富之后就出家。他又心想:“但人们称颂我所做的舍弃将令我闻名。”由于他不喜欢出名与荣誉,所以他并没有出家。为了考验自己是否能够毫不动摇地面对世间的一切起起落落,譬如得失等,他穿著平时的衣服就离家而去。他这么做是为了通过忍受他人的恶待来成就最高等的舍波罗蜜。他的艰苦修行与作为令到人们以为他只是一个懦夫,是不会向别人发怒的。当他漫游于各大小村镇时,人们都无礼地对待他,认为他是不值得尊敬的人。当某地的居民对他侮辱得更厉害时,他就在其地逗留更久。当衣服破损时,他尝试以所剩的来遮蔽身体。当剩下的再破损时,他也不接受任何人给他的衣服,而只以可用之物来遮蔽身体,然后继续漫游。

    过了一段很长的日子之后,他来到一个村子。那村子的小孩子们非常粗野。有些寡妇与皇族的孩子们非常自大、性格不定及爱说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