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shuqv.com,最快更新庄子补正最新章节!

    〔释文〕以义名篇。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

    〔注〕为以其有为,则真为也,为其真为,则无为矣,又何加焉!

    〔疏〕方,道也。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皆随有物之情,顺其所为之性,任羣品之动植,曾不加之于分表。是以虽教不教,虽为不为矣。

    〇典案:注「为以其有为」,旧作「为其所有为」。今据宋本、赵谏议本、道藏注疏本改。高山寺古钞本作「为以其有」,虽敚下「为」字,句法尚未误。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

    〔疏〕上古三皇,所行道术,随物任化,淳朴无为,此之方法,定在何处?假设疑问,发明深理也。

    〔释文〕恶乎音乌。曰:无乎不在。

    〔疏〕答曰:无为玄道,所在有之,自古及今,无处不徧。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

    〔注〕神明由事感而后降出。

    〔疏〕神者,妙物之名。明者,智周为义。若使虚通圣道,今古有之,亦何劳彼神人,显兹明智,制体作乐,以导物乎?圣有所生,王有所成。

    〔疏〕夫虚凝玄道,物感所以诞生,圣帝明王,功成所以降迹,岂徒然哉!皆原于一。

    〔注〕使物各复其根,抱一而已,无饰于外,斯圣王所以生成也。

    〔疏〕原,本也。一,道。虽复降灵接物,混迹和光,应物不离真常,抱一而归本者也。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

    〔注〕凡此四名,一人耳,所自言之异也。

    〔疏〕冥宗契本,谓之自然。淳粹不杂,谓之神妙。嶷然不假,谓之至极。以自然为宗,上德为本,玄道为门,观于机兆,随物变化者,谓之圣人。己上四人,只是一耳,随其功用,故有四名也。

    〔释文〕不离力智反。下注「不离」、「离性」、下章「离于」同。兆于本或作「逃」。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

    〔注〕此谓四者之粗迹,而贤人君子之所服膺也。

    〔疏〕布仁惠为恩泽,施义理以裁非,运节文为行首,动乐音以和性,慈照光乎九有,仁风扇乎八方,譬兰蕙芳馨,香气薰于遐迩,可谓贤矣。

    〔释文〕为行下孟反。章内同。薰然许云反,温和貌。崔云:以慈仁为馨闻也。之粗七奴反。卷内皆同。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

    〔疏〕稽,考也。操,执也。法定其分,名表其实,操验其行,考决其能,一二三四,即名法等是也。

    〔释文〕以参本又作「操」,同。七曹反。宜也。以稽音鸡,考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

    〔疏〕自尧、舜已下,置立百官,用此四法,更相齿次,君臣物务,遂以为常,所谓彝伦也。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

    〔疏〕夫事之不可废者,耕织也;圣人之不可废者,衣食也。故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以蕃滋生息,畜积藏储者,皆养民之法。

    〔释文〕蕃息音烦。畜敕六反,又许六反。藏如字,又才浪反。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

    〔注〕民理既然,故圣贤不逆。能备两仪之亭毒,称神明之容貌,况一曲之人乎!

    〔释文〕称神尺证反。下章同。是故内圣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郁而不发。

    〔注〕全人难遇故也。

    〔疏〕玄圣素王,内也。飞龙九五,外也。既而百家竞起,各私所见,是非殽乱,彼我纷纭,遂使出处之道闇塞而不明,郁闭而不泄也。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

    〔疏〕心之所欲,执而为之,即此欲心,而为方术,一往逐物,曾不反本,欲求合理,其可得也?既乖物情,深可悲叹。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

    〔注〕大体各归根抱一,则天地之纯也。

    〔疏〕幸,遇也。天地之纯,无为也。古人大体,朴素也。言后世之人,属斯浇季,不见无为之道,不遇淳朴之世。道术将为天下裂。

    〔注〕裂,分离也。道术流弊,遂各奋其方,或以主物,则物离性以从其上,而性命丧矣。

    〔疏〕裂,分离也。儒、墨、名、法百家驰骛,各私所见,咸率己情,道术纷纭,更相倍谲,遂使苍生措心无所,分离物性,实此之由也。

    〔释文〕哀矣如字。本或作「丧」,息浪反。尹、老之意也。

    〇典案:高山寺古钞本「道」上有「之」字。

    〔释文〕未败「败」或作「毁」。墨子是一家之正,故不可以为败也。崔云:未坏其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

    〔注〕虽独成墨,而不类万物之情也。

    〔疏〕夫生歌死哭,人伦之常理;凶哀吉乐,世物之大情。今乃反此,故非徒类矣。

    〔释文〕非歌生应歌,而墨以歌为非也。乐而音洛。下及注同。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

    〔注〕觳,无润也。

    〔疏〕觳,无润也。生则勤苦身心,死则资葬俭薄,其为道干觳无润也。

    〔释文〕觳郭苦角反。徐户角反。郭、李皆云:无润也。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

    〔注〕夫圣人之道,悦以使民,民得性之所乐则悦,悦则天下无难矣。

    〔疏〕夫圣人之道,得百姓之欢心。今乃使物忧悲,行之难久,又无润泽,故不可以教世也。

    〔释文〕其行下孟反。下注「以成其行」同。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柰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

    〔注〕王者必合天下之懽心,而与物俱往也。

    〔疏〕夫王天下者,必须虚心忘己,大顺羣生。今乃毁皇王之法,反黔首之性,其于主物,不亦远乎?

    〔释文〕能任音任。蹈墨术,坚执坚白,各炫己能,合异为同,析同为异;或独唱而寡和,或宾主而往来,以有无是非之辩相毁,用无伦次之辞相应,勤俭甚者,号为圣人。

    〔释文〕相訾音紫。以觭纪宜反,又音寄。不仵音误。徐音五。仵,同也。巨子向、崔本作「巨」。向云:墨家号其道理成者为巨子,若儒家之硕儒。

    〇典案:吕氏春秋上德篇、去私篇竝作「巨子」。「巨」、「巨」古亦通用。皆愿为之尸。

    〔注〕尸者,主也。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

    〔注〕为欲系巨子之业也。

    〔疏〕咸愿为师主,庶传业将来,对争胜负,不能决定也。

    〇典案:注「为」疑当作「争」,上半形近而误也。疏「对争胜负」,是成所见注字亦作「争」,高山寺古钞本正作「争」。墨翟、禽滑厘之意则是。

    〔注〕意在不侈靡而备世之急,斯所以为是。其行则非也。

    〔注〕为之太过故也。

    〔疏〕意在救物,所以是也;勤俭太过,所以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自苦,以腓无胈、胫无毛相进而已矣。

    〔疏〕进,过也。后世学徒,执墨陈迹,精苦自励,意在过人也。乱之上也。

    〔注〕乱莫大于逆物而伤性也。治之下也。

    〔注〕任衆适性为上。今墨反之,故为下。

    〔疏〕墨子之道,逆物伤性,故是治化之下术,荒乱之上首也。

    〔释文〕治之直吏反。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

    〔注〕为其真好重圣贤不逆也,但不可以教人。

    〔释文〕之好呼报反。注同。

    〇俞樾曰:「真天下之好」,谓其真好天下也,即所谓墨子兼爱也。下文曰「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此「求」字即心诚求之之求。求之不得,虽枯槁不舍,即所谓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也。郭注未得。

    〇典案:高山寺古钞本「好」下有「者」字。为其于伪反。将求之不得也。

    〔注〕无辈也。虽枯槁不舍也。

    〔注〕所以为真好也。

    〔疏〕宇内好俭,一人而已,求其辈类,竟不能得。顦顇如此,终不休废,率性真好,非矫为也。

    〔释文〕枯槁苦老反。不舍也音舍。下章同。才士也夫!

    〔注〕非有德也。

    〔疏〕夫,叹也。逆物伤性,诚非圣贤,亦勤俭救世,才能之士耳。以活民为急也。救民之鬭,禁攻寝兵,救世之战。

    〔注〕所谓聏调也。

    〔疏〕寝,息也。防禁攻伐,止息干戈,意在调和,不许战鬭,假令欺侮,不以为辱,意在救世,所以然也。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

    〔注〕聏调之理然也。

    〔疏〕用斯教迹,行化九州,上说君王,下教百姓,虽复物不取用,而强劝喧聒,不自废舍也。

    〔释文〕上说音悦,又如字。下教上,谓国主也。悦上之教下也。一云:说,犹教也。上教教下也。聒古活反。谓强聒其耳而语之也。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

    〔注〕所谓不辱。

    〔疏〕虽复物皆厌贱,犹自强见劝他,所谓被人轻侮,而不耻辱也。

    〔释文〕见厌于艳反,徐于赡反。虽然,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

    〔注〕不因其自化而强以慰之,则其功太重也。

    〔疏〕夫达道圣贤,感而后应,先存诸己,后存诸人。今乃勤强劝人,被厌不已,当身枯槁,岂非自为太少乎?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