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shuqv.com,最快更新新宋3·燕云最新章节!

    不!

    就以前面所罗列的曲艺来说:

    虽然,相扑最终因为蒙古人的禁止汉人习武政策,在蒙元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到明代几乎销声匿迹,但是,在北宋的时代,倘若真有一本《八卦周刊》的话,那么请相信,燕青的消息,一定在体育版的头条,享受小贝级待遇。而如果是在南宋的话,体育版头条,则应当是嚣三娘、黑四姐这些著名的女相扑手。

    请千万不要误会,我们有这个弈棋专版,主要原因绝不是因为围棋在小市民中间是如此的普及。

    所以,身为一位大宋朝的小市民,在他的生活当中,必然离不开以下“事业”,即便他不喜欢以下全部的项目,他也一定会热烈地喜爱着其中的某几项,而他也免不了要和街坊邻居们八卦其余的内容。

    许多人都很喜欢说,宋朝是文人的时代。

    对于小市民来说,除了以上的体育、娱乐八卦,还有一样,也是生活中极为重要的。这就是鱼虫花鸟、吃喝嫖赌。而一本专业的八卦杂志,是绝不应当忘记这些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假想一期宋朝的《八卦周刊》,看看上面会有哪些经典内容。

    这七样虽不像前七样能影响世道人心,操纵舆论,但我们也可以发现,其中一大半与歌舞密切相关,这些个表演虽然是伪道学们所不屑一顾的,但他们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那几乎是不言而喻的。

    斗禽虫是自古以来有闲阶层的传统。只不过在宋代,不仅富人喜欢,穷人也不甘落后。有钱人提着个银丝笼养蟋蟀,穷人就用板笼养——当然,穷人做这个,是因为有利可图,一只蟋蟀只要斗赢两三个,就能卖一两贯钱,更厉害的能卖一两银子。有了这利益驱使,自然斗蟋蟀成风。在南宋亡国之前,著名的贾似道相公,人送外号“蟋蟀相公”,甚至在襄阳城被围的时候,这位“蟋蟀相公”还和小妾们大斗蟋蟀。此公治国无方,带兵无能,但斗蟋蟀倒的确是―把好手,他的《促织经》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时髦一点说,贾相公也是著名的昆虫学者,斗蟋蟀斗出了境界。

    我们的宗旨是什么?兴趣、话题、竞技、眼球!

    因为在大宋的城市里,曲艺的种类是如此之多。随便举举,说书、鼓子词、诸宫调、合生、商谜、说诨话、像生、涯词、杂扮、陶真、吟叫、嘌唱、小唱、唱赚……

    另一项支持相扑才是宋朝第一体育运动的证据是,据《宋史·乐志》记载,在宋代所谓的“春秋圣节三大宴”中,只有蹴鞠与相扑两项体育运动登了这“大雅之堂”,但这两大体育项目,蹴鞠只是排在第十二项,而相扑则在第十九项,做为压轴大戏出场!而这并非孤证,在《东京梦华录》与《梦粱录》中,也分别记载了相扑做为皇家重要宴会时压台节目的地位。而这些能在皇家宴会上进行表演的相扑手,其身份也并非寻常之人,他们被称为“内等子”,都是从虎贲郎将中选拔|出|来,随时都有机会外放到地方担任“管营军头”。

    陶真——以七字句为主,用琵琶或鼓伴奏的说唱。

    比如到了元旦朝会,南郊御苑射弓,就是每年的余兴节目。到时官家会故意挑一群箭术好的武臣,和各国使臣一道,前往南郊御苑比箭术,明里当然说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但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明白。要知道,南郊御苑射弓,那是露天,对汴京市民们开放的,每年这个时候,靶场周围都被市民们堵得像个围墙似的,只要是我大宋的“伴射”们射中,立马便是呼声震天,要是谁在这里露了个脸,不仅官家、朝廷有重赏,汴京的市民们也能把这话题从元旦一直说到上巳节。

    可以肯定,一千年前,电影电视电台是没有的,CD、VCD、DVD也是没有的,但是,无论如何,即使没有这些工业时代的技术,若没有发达的娱乐事业,也是没有资格被称为小市民时代的。

    宋代的中产之家,比较常见的宠物有金鱼(南宋)、乌龟、猫、狗、鸽子、鹦鹉、倒挂雀。值得一提的是,在东南沿海,养鸽之风非常盛行,宋代海船出海,都会带上信鸽,但这些信鸽主要是用来传递噩耗的,如果海船沉没,船主就会把信鸽放飞,让家人知道自己已遭不测。

    在《新宋·权柄》中,我们已经看到相扑在瓦市之风靡。想必大家还记得吕渊在瓦市看女子相扑的情节……阿越一直都认为,女子相扑的流行,是一件很能促使懂得思考的人们重新考虑自己对宋朝观感的案例。

    没错,那就是八卦!

    大宋朝共有开封、洛阳、杭州、成都、苏州五个赏花重镇,也是五个爱花成痴的城市。而这五个城市中,又以洛阳赏牡丹、杭州重阳斗菊花,成都二月十五青羊宫赶花会最为著名。

    这些艺人们,混得好的,在瓦子勾栏里,有固定的演出场所,收入稳定,过得差一点的叫做“路歧人”,只管在“要闹宽阔”之处做个场子“打野呵”,也能讨个生活。

    而除了斗禽虫外,冶游版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赏花、斗花。

    因为在《新宋》中,已经描写了如爬竿、幻术等相当多的宋代杂技,限于这篇《风俗志》的篇幅,这里我们就不再多说了。

    小市民是什么?小市民就是有钱的时候虚浮,没钱的时候羡慕虚浮的那群人。无论是安乐富足,还是朝不保夕,对于小市民阶层来说,惟有八卦才是永恒的。

    那绝对是一种误读。因为,那是一个属于市民的时代,准确的说,那是属于小市民的时代!

    李师师的棋艺难道不是值得深入研究、细致讨论的话题吗?

    除了以上两项运动的八卦外,如果涉及皇家秘闻、宫闱风波的话,我们不介意辟出专版来报道“捶丸”;若有天才儿童的出现,角球也并非不可考虑;若与才子佳人、私通幽会、三角情变、负心薄幸诸如此类事件有关,那么投壶、毽子、秋千……一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新闻,皆在本版报道范围之内——各位细心的读者一定早已注意到,大凡宋词中文士们春心荡漾时,多半会与秋千有关。据泰西来的弗先生投书本刊所言,这是因为秋千与出墙有着强烈的心理暗示……

    以上这六种,简而言之,便全是变着法儿讲故事,而小市民的是非,往往便由听这六样而来。而此外的说诨话,虽然是专以滑稽讽刺为主的十七字诗形式进行类似于单口相声的表演,但这些说诨话的艺人,往往是直接针贬时事,对舆论的影响可比以上六者更加直接了。据记载,就在《新宋》所描写的时代,有一个叫张山人的说诨话艺人,因为讥讽得过于一针见血,竟导致他“所至皆畏其口,争以酒食钱帛遗之”——竟然让被他讥讽的人不得不贿赂他以求平安!

    所以,在相扑与蹴鞠外,我们《八卦周刊·体育版》的版面,一般情况下,会平均分配给武术、射弓、弈棋专版这三块。

    所以,在大宋朝,朝中贵戚大臣,自然少有人不懂射弓;民间又有弓箭社等组织,军中那更是必学的本事,箭术之普及,不必多说。连契丹的射柳,在东京也一样流行。

    所以,像瓦舍那使棒的朱来儿,虽然不及燕青、黑四姐们讨百姓喜欢,但是绝对也是响当当的知名人物,有他自己的一票粉丝。

    不过,一千年前的宠物饲养,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对市民阶层来说,应当还是比较简单的。真正能吸引市民的,一是斗鱼、斗蟋蟀、斗鸡,斗鸭、斗鹊,斗蚁;一是赏花与斗花。

    因此,每年总有三个月,我们冶游版能够扬眉吐气一阵。

    在宋代,体育版的头条新闻应当属于哪一类运动呢?阿越做过一个小小的测验,没看过拙作的读者,大部分会脱口而出——蹴鞠。但是,读过拙作的人,则会犹豫一下——也许,也许是……没错!在天水朝,体育版的头条,永远是属于相扑的。即便高太尉是以蹴鞠明星从政,而身为相扑明星的燕青却只能浪迹江湖,但是,实际上,在大宋,因为相扑而升官的人,可远远不是蹴鞠可以相提并论的。只不过,史书很少记下这些人的名字,他们也没有高太尉那么臭名昭著。请注意,阿越这么说,绝不是无凭无据的,如《宋朝事实类苑》之《祖宗圣训》中,就明确指出,禁军中相扑比赛的胜者得以“渐增俸禄,迁隶上军”。这一军队传统从北宋一直延续到南宋,据《云麓漫钞》记载,韩家军、岳家军就以相扑来选拔人才,优胜者甚至有升为副将的记录!而著名的“背嵬军”,更是全部是由相扑高手组成。

    但是,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司马光那份奏状的下场。

    占据着娱乐版的另一片主要版面的内容,便是所谓的“曲艺”类新闻。在大宋的城市里,曲艺艺人们,拥有着相当庞大的观众群体,造就了一大批城市明星——他们不像著名的词人、歌伎、舞队,享有全国性甚至是国际性的知名度,但是,任何一个在城市里生活的市民,生活中若缺少了他们,则必然会失色许多。

    而南戏就是所谓的“温州杂剧”、“永嘉杂剧”,虽然相比而言更加成熟,但它出现时间不早于两宋之交,盛行的地区也主要限于闽浙沿海。

    历史上熙丰年间普通市民生活物价简表(见附件表3)

    之所以将戏剧放在曲艺之后,实是因为宋朝的戏剧还处于戏剧的早期。论种类,主要只有两种:杂剧和南戏。就算加上傀儡戏,也不过区区三种。杂剧虽然独立出来,而且也有专门的失意读书人组成“书会”,专门作赚、编杂剧,但杂剧的内容还是以讥讽、滑稽为主;而且可能因为是新生事物,所以主要流传范围只限于都城附近与四川。

    而蹴鞠在民间也同样深受喜爱,汴京琼林苑宴殿的南边,有一条路边栽满柳树的横街,便是汴京市民专门蹴鞠的地方。宋话本《钱塘梦》中这般说:“有三十六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更有一答闲田地,不是栽花蹴气。”喜爱蹴鞠的人,更是遍布各个阶层,宋人在诗里面这么写:“散拽禅师来蹴鞠。”而在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宋蹴鞠纹铜镜”中,我们更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女子正在与两个男子进行着蹴鞠攻防。

    大宋百姓对歌舞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毫无疑问,相关的一切八卦、明星、事件,都是我们《八卦周刊》的重中之重。

    想知道为什么那是一个小市民时代吗?且看八卦的范围有多少。

    因此,曲艺明星们毫无疑问是我们娱乐版的第二大重点。

    如我们在小说中看到的,捶丸是一种类似于高尔夫球的皇家、贵族间的体育运动,与本刊所针对的小市民这一读者群比较隔阂。而角球是儿童体育运动,投壶、毽子、秋千虽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将心比心,如果没有特别的人物或事件出现,一本《八卦周刊》是没有道理盯着那些乒乓球国手不放的……

    在一个被后世的史学家们形容为“市民音乐”空前发展的时代,音乐歌舞是无所不在的。田间有田歌,山中有山歌,船夫有船歌,军队有凯歌,南方风俗,还有所谓的“踏歌”……所谓“宋词”本来就是音乐的一种,那些个大词人们,说白了,在当时不过就是“著名作词家”,按着谱子,写写歌词。所谓“有井水处,必有柳词”,大宋朝上至皇帝宰相,下至勾栏妓院,便没有不唱曲子词的地方。因此但凡词填得好的,曲子唱得好的,那才正儿八经是顶级的明星,那相扑、蹴鞠,什么燕青、高俅,全不能比。

    但凡有点历史“常识”的人,谁不知道宋代重文轻武?!

    鼓子词——由一人又说又唱讲一故事,一些“歌伴”们跟着和唱及用器乐伴奏;

    至于射弓,自周汉以来,这箭术原本就是华夏族或者汉族男子一生下来就必然要学的本事,自周至宋,华夏在军事上始终傲视四夷的本领,便是“弓弩强劲”四个字。虽然文明渐渐发展,分工慢慢细化,但至少终北宋一朝,这箭术可还没有没落。若只看史书上记载的文臣事迹,或许会误会苏轼、欧阳修之辈,都只是些不会武艺的书生——但千万别误会了,列传中不说他们会箭术,只是因为这只是最基础的本领,生来就应当会的,不会才值得一提,所以去翻《宋史·列传》,文臣中武艺高强的,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