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shuqv.com,最快更新东坡书传 [标点本]最新章节!

皆物之重者。荆州去冀最远,而江无达河之道,难以必致重物,故使此州之国,不以大小,但致贡其名数,而准其物,易以轻资致之京师,重劳人也。包匦菁茅。

    匦,匣。菁茅,以供祭缩酒者。厥篚玄??、玑组。

    ??,绛也。三入为??。玑,珠类。组,绶类。九江纳锡大龟。

    尺二寸曰大龟,宝龟也。不可常得,故锡命乃纳之。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

    江无达河之道,舍舟陆行以达于河,故逾于洛。自洛则达河矣。河行冀州之南,故曰南河。荆、河惟豫州。

    自北条荆山至河甚近,当是跨荆而南,犹济、河惟兖州也。

    伊、洛、瀍、涧既入于河,

    伊水出弘农卢氏县东熊耳山,东北入洛。洛水出弘农上洛县冢领山,东北至巩县入河。瀍水出河南谷城县潜亭北,东南入洛。涧水入弘农新安县,东南入洛。三水入洛,洛入河。荥波既猪。

    沇水入河,溢为荥泽。尧时荥泽常波,而今始猪也。今荥阳在河南,春秋卫、狄战于荥泽,当在河北。孔颖达谓此泽跨河而南北也。导菏泽,被孟猪。沇水东出于陶丘北,又东为菏泽,在济阴定陶县东。孟猪在梁国雎阳县东北,水流溢覆被之。

    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垆,疏也。或曰黑也。

    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

    田第四,赋第二,杂出第一。厥贡漆、枲、??、纻,贡此四物。厥篚纤纩,细绵也。锡贡磬错。

    治磬错也。以玉为磬,故以此石治之。

    浮于洛,达于河。华阳、黑水惟梁州。

    自华山之南至黑水,皆梁州。

    岷、嶓既艺,沱、潜既道。

    岷山、嶓冢,皆山名也。沱水出于江,潜水出于汉,二水发源此州,而复出于荆州,故于荆州亦云。蔡、蒙旅平。

    蔡、蒙,二山。蒙山在蜀郡青衣县,今曰蒙顶。祭山曰旅。水患平,始祭也。和夷底绩。和夷,西南夷名。厥土青黎。黎,黑也。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

    田第七,赋第八,杂出第七、第九。

    厥贡球、铁、银、镂、砮、磬,

    球,美玉也。镂,刚铁也,可以镂者。熊、罴、狐、貍、织皮。

    以罽者曰织,以裘者曰皮。

    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

    西倾,山名,在陇西临洮县西南,桓水出焉。桓入潜,潜入河、汉。始出为漾,东南流为沔,至汉中东行为汉。入于渭,乱于河。

    沔在梁州山南,而渭在雍州山北,沔无入渭之道。然按前汉书,武帝时,人有上书欲通褒斜道及漕,事下张汤问之,云: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漕。从南阳下沔入褒,褒绝水至斜间百余里,以车转,从斜下渭,如此,汉中谷可致。此则自沔入渭之道也。然褒、斜之间,绝水百余里,故曰逾于沔。盖禹时通谓褒为沔也。黑水、西河惟雍州。

    西跨黑水,东至河。河在冀州西。弱水既西。

    众水皆东,此水独西。泾属渭、涒。

    泾水入渭。属,连也。涒,水涯也。漆、沮既从,

    「从」如少之「从」长。渭大而漆、沮小,故言从。沣水攸同。沣、渭相若,故言同。荆、岐既旅,荆,北条荆山也。

    终南、惇物,至于鸟鼠。

    三山名。武功县东有太一山,即终南山。有垂山,即惇物。

    原隰底绩,至于猪野。诗云:「度其隰原。」即此原隰也。豳地武威县东有休屠泽,即猪野。

    三危既宅,三苗丕叙。

    春秋传曰:「先王居梼杌于四裔。允姓之奸,居于瓜州。」杜预云:「允姓之祖与三苗俱放于三危。」瓜州,今敦煌也。

    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田第一,赋第六。厥贡惟球、琳、琅玕。

    球、琳,玉。琅玕,石而似珠。贡此二物。

    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涒。

    积石山,在金城河关县西南,河所经也。龙门山,在冯翊夏阳县北,禹凿以通河也。渭水至长安东北入河,河始大。自渭涒而下,巨舟重载,皆可以达冀州矣。

    织皮:昆仑、析枝、渠搜,西戎即叙。

    禹贡之所篚,皆在贡后立文。而青、徐、扬三州,皆莱夷、淮夷、岛夷所篚。此云

    「织皮,昆仑、析枝、渠搜,西戎即叙」,大意与上三州无异。盖言因西戎即叙,而后昆仑、析枝、渠搜三国皆篚织皮,但古语有颠倒详略尔。其文当在「厥贡惟球、琳、琅玕」之下。其

    「浮于绩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涒」三句,当在「西戎即叙」之下,以记入河水道,结雍州之末。简编脱误,不可不正也。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

    岍山在扶风,即吴岳也。荆山,北条荆山也。孔子叙禹贡曰:

    禹别九州,随山濬川。盖言此书一篇而三致意也。既毕九州之事矣,则所谓随山与濬川者,复中言之。随山者,随其地脉而究其终始也。何谓地脉?曰:「地之有山,犹人之有脉也,有近而不相连者,有远而相属者,虽江、河不能绝也。」自秦蒙恬始言地脉,而班固、马融、王肃治尚书,皆有三条之说,郑玄则以为四列,古之达者,已知此矣。北条山道起岍、岐,而逾于河,以至太岳,东尽碣石,以入于海,是河不能绝也。南条之山,自嶓冢、岷山至于衡山,

    过九江,至于敷浅原,是江不能绝也。皆禹之言,卓然见于经者,非地脉而何?自此以下至敷浅原,皆随山之事也。

    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

    三山之名也。雷首在河东蒲坂南。太岳者,霍太山也。

    底柱、析城,至于王屋。

    底柱在陜东北,析城在河东濩泽西南,王屋在河东垣县东北。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大行山在河内山阳县西北,恒山在上曲阳县西北。西倾、朱圉、鸟鼠。

    西倾山在陇西临洮县西南,朱圉山在天水冀县南,鸟鼠同穴山在陇西首阳县西南。至于太华。

    太华在京兆华阴南。

    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熊耳山在弘农卢氏县东。外方,嵩高山也,在颍川。桐柏在南阳平氏县东南。陪尾山在江夏安陆县东北。导嶓冢,至于荆山。南条荆山。内方,至于大别。

    内方山在江夏竟陵县东北。春秋传曰:「吴、楚夹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二别山皆在汉上。

    岷山之阳,至于衡山。岷山在蜀郡湔氏西。衡山在长沙湘南县东南。

    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豫章历陵县南有博阳山,即敷浅原。

    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

    合黎山在张掖郡删丹县,弱水自此西至酒泉合黎。张掖郡有居延泽,在县东,即流沙也。自此以下,皆濬川之事也。所导者九,弱水不能载物,入居延泽中不复见,此水之绝异者也。黑水、汉水与四渎皆特入海,渭、洛皆入河达冀之道,故特记此九者,余不录也。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黑水得越河入南海者,河自积石以西,皆多伏流,故黑水得越而南也。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施功发于积石。

    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柱,又东至于孟津。

    孟津在河内河阳县南,都道所凑,古今以为津。东过洛涒,至于大伾。

    洛涒,洛入河处,在河南巩县东。大伾山在黎阳,或曰成皋。

    北过降水,至于大陆。

    河至大伾而北。降水在信都。

    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播,分也。逆,迎也。既分为九,又合为一,以一迎八,而入于海,即渤海也。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嶓冢山在梁州南。又东为沧浪之水。

    出荆州东南,流为沧浪之水,即渔父所歌者也。过三澨,至于大别。

    三澨水在江夏竟陵南入于江。触大别山而南,东汇泽为彭蠡。汇,回也。

    东为北江,入于海。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江东南流,沱东行。又东至于澧。

    澧水在荆州。楚词云:「遗予佩兮澧浦。」

    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

    迤,迤逦也。汇,彭蠡也。东为中江,入于海。

    今金山以北,取中泠水,味既殊绝,称之轻重亦异,盖蜀江所为也。

    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

    济水出河东垣县王屋山,东南至河内武德县入河。并流而南截河,又并流溢出,乃为荥泽也。东出于陶丘北。

    陶丘在济阴定陶西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汶入济也。

    又北,东入于海。导淮自桐柏

    淮水出胎簪山,东北过桐柏。胎簪,盖桐柏之傍小山也。

    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泗水出济阴乘氏县,至临淮雎陵县入淮。沂水先入泗,泗入淮也。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

    沣入渭也。沣水出扶风鄠县东南,北过上林苑入渭。又东会于泾。

    泾入渭也。泾水出安定泾阳县西,东南至冯翊阳陵县入渭。

    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沮水出北地直路县,东入洛。郑渠在太上皇陵东南,濯水入焉,俗谓之漆水,又谓之漆沮。其水东入洛。此言「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者,渭水自西而东之次也。雍州所云「泾属渭涒,漆沮既从,沣水攸同」者,散言境内诸水,非西东之次也。诗云:「自土沮漆」,乃豳地,非此漆沮。

    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九州攸同。书同文,车同轨。四墺既宅。墺,深也。四方深远者皆可居。

    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孔修。水、火、金、木、土、谷,

    庶土交正,底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

    交,通也。正,平准也。庶土不通有无,则轻重偏矣,故交通而平准之。九州各则壤之高下以制国用,为赋入之多少。中邦,诸夏也。贡篚有及于四夷者,而赋止于诸夏也。锡土姓。

    春秋传曰:「天子建国,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台,我也。我以德先之,则民敬而不违矣。五百里甸服。

    王畿千里,面五百里也。甸,田也,为天子治田。百里赋纳总。

    总,稿穟并也。最近,故纳总。二百里纳铚。

    铚,刈也。刈其穟,不纳稿。三百里纳秸服。

    秸,稿也。以稿为藉荐之类,可服用者。

    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稍远,故所纳者愈轻。五百里侯服。

    此五百里始有诸侯,故曰侯服。百里采。卿大夫之采也。二百里男邦。

    与百里采通为二百里也。男邦,小国也。三百里诸侯。

    自三百里以往,皆诸侯也。诸侯,大国、次国也。小国在内,依天子而国;大国在外,以御侮也。五百里绥服。绥,安也。

    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

    总其大要,法不详也。三百里夷。杂夷俗也。二百里蔡。

    放有罪曰蔡。春秋传曰:「杀管叔而蔡蔡叔。」五百里荒服。其法荒略。

    三百里蛮,二百里流。罪大者流于此。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以五德王天下,所从来尚矣。黄帝以土,故曰黄;炎帝以火,故曰炎。禹以治水得天下,故从水而尚黑;殷人始以兵王,故从金而尚白;周人冇流火之祥,故从火而尚赤。汤用玄牡,盖初克夏,因其旧也。诗云:「冇客有客,亦白其马。」是殷尚白也。帝锡禹以玄圭,为水德之瑞,是夏尚黑也。此五德所尚之色,见于经者也。

    书传卷五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